(转载自12月22日遵义发布)
为打通胸痛救治的“最后一公里”,近日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率先启动了遵义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将全市十家卫生院建成胸痛救治单元,使遵义市胸痛中心救治网络延伸到最基层。
据悉,急性胸痛,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等高危胸痛危害着我国患者的健康,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急性高危胸痛是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主的多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临床症状,需要快速诊断及高效治疗,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再灌注可最大限度地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早期再灌注的最佳治疗方案是急诊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术。

山盆镇中心卫生院核查现场
然而,在我市,能实施该项技术的医院仅有三家,且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再加上基层医师诊疗经验有限,诊疗设备缺乏,上下联络机制不畅等因素,使得不少发生在各县(区、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很难得到快捷高效的救治,极易导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居民因病致残、因病致贫。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建立起高效快捷的急性胸痛诊疗网络体系,完善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迫在眉睫。在市卫健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市属龙头医院的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立了遵义市胸痛中心。

松林镇中心卫生院核查现场
近日,中国胸痛中心执委会委员、中国胸痛中心现场认证专家、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姜黔峰,中国胸痛中心现场认证专家、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徐敏,遵义市胸痛中心秘书、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痛中心秘书杨玲娜一起对山盆镇中心卫生院、松林镇中心卫生院、永乐镇卫生院三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现场验收,使其成为首批纳入胸痛救治单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的基层医疗机构。
“对于急性胸痛类疾病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医院副院长姜黔峰说。“我们建立基层胸痛单元的目的就是要让更多有胸痛疾病,特别有致死性胸痛疾病的群众在早期就能被识别出来,让基层医生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规范处理。”(遵义杂志社记者 陈玉兰)